幼小衔接出现新变化,今年家长“抢跑”意愿下降
2022年04月15日 15:32:47339420
每年的这个时候,幼小衔接都会成为家长们的热议话题。
“双减”实施后,幼儿园里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由入学焦虑引发的“学前班热”得到有效扼制,幼儿园出现“大班回园潮”。
同时,相关调查也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幼升小入学准备存在担忧,排在前三位的问题包括担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担心孩子学习习惯不够好、担心孩子学不会拼音等。
“双减”后的幼小衔接究竟“接”什么?
如何缓解幼小衔接阶段的入学焦虑?
1
大班幼儿出现“回园潮”
家长“抢跑”意愿有所下降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中小学校内负担显著降低,校外机构规范有序进行,中小学的教育生态发生了改变。
事实上,不止中小学,“双减”也给幼儿园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往年幼儿升入大班时,总有部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一年级不适应,选择离园去校外机构上“幼小衔接”班,甚至提前让孩子学习拼音和算数等,在同龄孩子中“抢跑”。
根据政策要求,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英语)培训。校外机构陆续停办了幼小衔接班,家长一来面临“无处可去”的局面,再者出于对机构稳定性的担忧,也不敢轻易将孩子送入校外机构。
家住丰台的马女士的女儿去年9月份进入幼儿园小班,刚入园时她就发现班里孩子有30多个,为此,她还专门跟幼儿园老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双减”之后,大班“离园”的孩子几乎没有了,甚至还有“返园”的,这样一来,大班班级不能像以前一样压缩合并,鉴于教室及师资的原因,小班班额就只能扩大了。“但好在幼儿园还配备了实习老师,保障了师生比,孩子在园的质量也有保障。”
大班幼儿出现“回园潮”,家长“抢跑”意愿有所下降,记者走访观察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在一个近500人的大兴家长交流群中,上学期家长们讨论起孩子大班去向问题,不少人对校外机构感到担忧,有家长表示:“幼小衔接还是算了,别冒险了。”“老大上过的那个幼小衔接已经没有了,靠谱的幼小衔接不好找了。”……
但对幼小衔接感到焦虑的家长还是不在少数,多数家长担心孩子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有的家长甚至考虑要不要给孩子从公立园转入私立园。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听说附近一所私立园“教东西”。
不仅如此,一些还在读中班的幼儿家长也已经在未雨绸缪了,到了下学期,不少中班家长见面必聊的话题之一就是“大班计划怎么上”。虽然还早,但不少家长都从思想或行动上准备起来了。
“听说小学入学要考跳绳,孩子还不会连着跳怎么办?”“数学得提前教孩子十以内加减法.....”“一年级要学汉语拼音,一个月就学完,不提前学哪跟得上?”在各大幼儿家长群里,不时也能看到家长关于幼小衔接的讨论。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焦虑情绪。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小衔接中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研究”攻坚行动项目组的一项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现象。在对北京市6238位幼儿园大班家长关于入学准备的观念和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6%)家长对孩子的入学准备存在担忧,担忧的问题涉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其中排在前三位的问题为:担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担心孩子学习习惯不够好,担心孩子学不会拼音。
2
抓住入学适应教育关键点
构建幼小衔接新生态
2021年3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不仅明确规定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的详细内容,要求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并把家园校共育的机制和综合治理纳入到监管。
北京市教委去年印发《北京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以适应新环境为主题的入学教育”“实施以适应小学学习为目标的衔接课程”。
其实,幼小衔接的难点不仅体现在家长的焦虑中,也在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更好地支持广大教师落实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为儿童入学适应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小科学衔接”专项研究组于2021年9月面向全市小学一年级任课教师发起了“破解幼小衔接难点问题”征集活动,鼓励教师写出在幼小衔接中的难点问题,助力学校衔接课程构建中难点问题的解决。
“面对学生差异如何展开课堂教学?”“如何在校引导学生形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如何有效沟以缓解家长的过度焦虑?”“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关注不足怎么办?”……2021年,项目组将收集到的341条“征集令”有效问题条目进行整理,对关键信息进行汇总提炼,列出小学适应阶段教师在“幼小衔接”主要面临着的10条难点问题。
调查发现,北京市一年级入学适应阶段的教师在“幼小衔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涵盖了学生发展、教育教学等多方面问题。
其中,教师普遍反映:从幼儿园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小豆包”,无论是在作息时间、用餐安排等日常生活习惯方面,还是面对众多的学科门类和更为规范的课堂教学要求,在适应课堂教学节奏、集中课堂注意力方面常常需要较长时间适应。也有教师提到,学校衔接课程的内容多以爱校教育和在校一日常规为主,以及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衔接等问题。
目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正在组织各学科教研团队研制《北京市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在‘双减’要求落实工作中,实现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适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另外,我们针对调研发现的10条难点问题组织实验区老师开展行动研究,也集中力量研究入学适应阶段的主题化、活动化的衔接课程,构建良好的幼小衔接生态。”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王建平说。
朝阳区作为北京市幼小衔接项目实验区之一,组织31所试点园开展“朝阳区试点园幼小衔接关键问题研究及解决活动”,通过三级机制建设、幼小深度何所、衔接课程重构、试点持续研究等方式全覆盖推进区域幼小衔接工作。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朝阳区还积极探索家园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我们将持续探索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研究探索‘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关键点’,减缓衔接坡度,构建衔接新生态,让每一颗种子花开有声。”朝阳区教科院学前教研部黄培主任说。
延庆区教委将全区50所幼儿园、21所小学、6所一贯制学校共77个单位,按照地理位置、所属招生片区进行分组,每组以1所小学、1所幼儿园为牵头校(园),形成4个“2+X”双主体集团教研组。通过集团教研,增进互通互信,实现从管理、到研训、实践的多层面对接,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有效落地。幼儿园采用团体访谈与个别访谈的方式与小学一年级教师座谈,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家长进行调研,梳理幼小衔接中的问题。小学聚焦与幼儿园的差异,做到精准衔接。
3
科学准备不焦虑
幼小衔接还需家校社共育
科学的幼小衔接,需要家庭、幼儿园、学校和社会共同协作。幼小衔接究竟“接”什么?教育部去年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一是身心准备。如向往入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二是生活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三是社会准备。会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四是学习准备。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
不少专家教师表示,只要孩子按照这几大方面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地做好准备,家长大可不必焦虑。这其中,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有上小学的愿望,是幼儿开启小学学习生活的积极情感动力,也是重要的入学心理准备。北京市特级园长、丰台区芳庄第三幼儿园园长吴东慧对记者说:“要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发现每个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多从正面引导,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合理期待,减少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感受,是在大班下学期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在芳庄三幼,幼儿园的老师用“倒计时牌”培养孩子的入学意识。小小的倒计时牌缓解了孩子们的入学焦虑,承载着对幼儿园和游戏伙伴之间的留恋,也包含着对即将进入学校学习的向往与期待。吴东慧建议,“在家庭中我们也可设计‘倒计时牌’,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家长最焦虑的仍然是孩子的学习储备问题。家长们担心零基础入学的孩子数学学不会、拼音一个月学不明白、偏旁部首不好理解......延庆区第二小学副校长朱爱云认为,“以数学学科为例,很多家长急于让孩子进行教学知识的学习,却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思维。在小学阶段有10个关于数学的核心素养,比如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可以理解为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首都师范大学金泽小学是一所刚刚成立两年的新学校,在校学生都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校长蒋学凤表示:“作为教育者,我经常从教育的视角观察孩子。我发现很多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差。有的孩子不会收拾书包,有的不会系鞋带,还有的不会拉拉链……这些不仅影响他们融入正常的小学生活,这些小事儿也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她看来,家长减少包办代替,更多放手才最重要。
在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谢娟看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开展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有助于孩子顺利过渡。“家长不必过分焦虑,‘到位’即可,不需要‘越位’去做学校教育的事情。基于家庭教育的职责和定位,家长可以积极配合学校,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等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孩子。”
文字:娄雪 郝彬 凌月云
编辑:郝彬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 发表评论
-
- 特别关注
-
视死忽如归上一句
184694 4
金鳞岂是池中物下句
274474 2
春雨像什么唯美的句子
105811 1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励志短句
182966 1
技巧告诉你《快三走势技巧图解》连中很简单
101516 1
- 最新发布
- 最新评论
-
- 访客2022年10月07日
- 访客2021年12月18日
- 钟渊博客2021年05月13日